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14/116060.html

大多数人都认为,大白鲨孤独,蠢笨,离群寡居。但是,经过连续8年跟踪观察,并将多次猎食行为记录在案,科学家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冬日的早晨,南非海豹岛海岸附近,一只鼠海豚幼仔正不紧不慢地一路翻滚着向岸边游来。

鼠海豚是一种小型群集齿鲸,有着钝圆的白色吻部及三角形的背鳍。突然,海面掀起巨大浪花,一条重达千克的大白鲨像火箭发射般从水下一跃而起,向海豚仔发起了攻击。在黎明时分橘黄色阳光勾勒出的云霞的映衬下,大白鲨的侧影清晰可见,它露出水面的部分差不多就有两米长。海面上空一群海鸟被它掠起的水花惊得四散而去。小海豚显然受到了大白鲨的致命伤害,它侧着身子漂浮在海面,无力地扭摆着自己的左前鳍。

不久,这条体长达3.5米的雄性大白鲨重新游回,开始撕咬无望的小海豚。它一口咬住小海豚将它拖下水面,并猛烈地来回摆动着自己的头部,大白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口中锋利牙齿的功效。顿时,铜锈般的血水染红了大片海水。小海豚死了,它血淋淋的浮尸很快便招引来大群海鸥和其他海鸟,它们是来分享鲨鱼留下的残羹剩菜——小海豚的内脏的。

这时,另一条体长达4.3米的大白鲨出现了。鲨鱼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它们喜欢集群进食。先前的那条大白鲨注视着来者,仿佛在思考:它是朋友还是敌人?它的社会等级是高还是低?按照大白鲨的社交惯例,在允许来者分享自己的美食之前,一定要先判明对方的身分及目的。足足有半分钟,两条鲨鱼并肩而游,像所有大白鲨初次见面时一样,它们彼此打量着对方。突然,并肩齐游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两条鲨鱼先是分开,然后对峙。前者分明感到了后者的恶意,于是它隆起背部、夹紧胸鳍,提醒自己必须小心翼翼地对付眼前这个比自己块头大的家伙。

没想到的是,就在这当头,又一条雌性大白鲨突然杀入,它迅速霸占了前两条鲨鱼无暇顾及的美食。

海面恢复了平静,而此时离无辜的小海豚漫不经心地游向海岸并成为别人的腹中之物仅仅过去了6分钟。

聪明的猎食策略

位于南非海岬镇22公里外的福尔斯湾,有一座岩石嶙峋的大约只有2公顷大的小岛。年,南非著名自然学家克里斯·费罗丝和罗布·劳伦斯在观察鲨鱼的季节性猎食活动时,偶然发现了这座小岛。

有机会观察大白鲨高效的猎食行为和高度分化的社会等级制度,是许多鲨鱼学家梦寐以求的事情。事实上,尽管大白鲨享有海洋动物王国“超级杀手”的名声,但人们对它们的迁徙路线、猎食行为以及社会性等还是知之甚少。大多数人都认为,大白鲨是孤独、蠢笨、离群寡居的动物。

但是,在海豹岛连续8年跟踪观察,并将多次猎食行为记录在案,科学家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大白鲨充满智慧,对未知世界怀有极强的好奇心,它们的猎食行为和社会行为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海豹岛是头海峡毛海豹和数以万计的鸥鸟、企鹅和其他海鸟的家园。每年春天,雌海豹都要到岛上产仔育幼,直到12月为止。

到来年5月初,海豹幼仔已长到能与其他海豹一起前往福尔斯湾甚至以远的海域,开始自己的猎鱼之旅。但是,不谙世事的年轻海豹们并不知道等待它们的将是一场冒险之旅——因为那里也是大白鲨的天堂,那些对当年生海豹幼仔鲜嫩肉体垂涎三尺的大白鲨早已潜伏在水下。

大白鲨,被人们视为所有食肉鲨鱼中的王者,体长可到6米,体重可达千克,它们拥有敏锐的色彩分辨能力、最大的气味探测器官和敏感的电磁场感受力,能很好地感知来自环境的各种复杂信息。大白鲨具有较强的抵御寒冷的能力,喜欢适度清冷的海水,它们的大脑、游泳肌和内脏始终保持在略高于周围海水的温度。当然,它们为此也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必须吃更多高质量的食物,以满足旺盛的新陈代谢的需要。

那么,大白鲨吃什么呢?它们的食物非常广泛,包括多骨鱼、螃蟹、鳐鱼、海鸟、其他鲨鱼、海蜗牛、鱿鱼和海龟等,不过它们的最爱还是海洋哺乳动物——当这些可怜猎物的厚厚的脂肪层被大白鲨尖利的牙齿刺穿时,它们注定将为大白鲨提供极为丰富的卡路里。脂肪提供的卡路里是蛋白质的两倍。有人估计,一条4.5米长的大白鲨只一顿就能将30千克鲸脂一扫而光,然后在随后的一个半月中不再进食。

在大白鲨的胃部,有一个特殊的突起部位,可以贮藏其自身体重1/10的食物。因此,只要有机会,比如遇到一块鲸尸,大白鲨就会不遗余力地大吃特吃,以便在食物缺乏时靠贮藏度日。

大白鲨是如何选择猎食目标的呢?有一种被称为“最理想猎食方式”的理论:捕食者在捕食时会遵从两个基本的策略——“能量最大化”和“数量最大化”。“能量最大化”要求捕食者只选择那些高卡路里含量的食物,当然这样的捕食行为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而“数量最大化”则是以量取胜,并不计较猎物的能量,因此获得每餐的成本相对较低。根据这一理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皮特·克里莫勒对大白鲨的猎食行为作了一个非常迷人的表述——完美的能量最大化者。

大白鲨从来都拒绝捕猎低脂肪食物,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大白鲨总是钟情于肥嘟嘟的海豹和海狮,而很少光顾身体脂肪含量极少的企鹅和海獭。当然,大白鲨有时也会猎食其他一些海洋动物,这些动物虽然只提供相对较低的能量,但随处可见,捕食起来非常容易,因此对大白鲨也具有吸引力。因此,大白鲨其实是同时遵循了“能量最大化”和“数量最大化”这两种猎食原则,至于究竟采用哪一种就要视环境而言。

在所有海洋哺乳动物中,海豹和海狮的新生幼仔是最受大白鲨青睐的廉价能量食物,它们的裹着厚厚脂层的身躯有些笨拙,游泳技能不尽如人意,下潜深度也非常有限,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对大白鲨的致命威胁也没有足够的防范心理,毕竟它们还太小。再者,新生海豹和海狮的体重只有30千克左右,对大白鲨而言是不多不少的一顿美餐。

每年冬天,海豹和海狮的新生幼仔都会定期出现于圣弗朗西斯以外的岛和海豹岛,以及澳大利亚的海王星岛,它们的到来又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大白鲨像赶集似的汇聚到这些地方,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或者几个星期的时间内,把这些当年出生的幼海豹和海狮当美味享用。

并非冷血杀手

完全不同于电影中人们妄加想象的描述,大白鲨不是冷血杀手,而是充满智慧和技巧的好猎手。

大白鲨在选择猎物时非常谨慎,而且具有针对性。那么,在一大群模样相同的猎物中,大白鲨是如何确定猎杀对象的呢?目前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许多研究者认为,依赖单一猎物为食的掠食者往往练就了非凡的洞察力,可以分辨出受攻击者与伙伴间极细微的差异。因此,诸如掉队落在大伙的后面、转弯时动作迟缓、抵挡不住诱惑离群独自外出探险,等等,这些行为可能都被聪明的大白鲨看在眼中。这一说法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海豹岛成片的海豹中,大白鲨喜欢挑选那些幼仔下手。

另外,大白鲨对猎食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也非常具有目的性。在法拉伦岛上,涨潮时,海水的侵入会使岛上的生存空间减少,这使得生活在岛上的北方象海豹对生存空间的争夺变得白热化,这时那些年幼的海豹最容易成为牺牲品,它们往往被潮水卷入大海,而聪明的大白鲨则会充分把握这个捕食的最好时机。

海豹岛的情形也十分相似,海岬毛海豹喜欢结伴到一个被科学家戏称为“发射台”的地方猎食。出发时,海豹们往往5~15只为一群,但一到海里便分散开来,成为两三只的小群。

在海豹岛,大白鲨对所有海豹都可能发起进攻,无论是幼仔还是成体,是雌性还是雄性,但它们最喜欢攻击的还是那些形单影只地在“发射台”附近游荡的家伙。这些海豹往往是一些初来乍到的当年生离群幼仔,它们年幼无知,没有同伴,在水中猎食时又屡屡失败,常常被弄得疲惫不堪,以至根本无暇顾及周围对自己虎视眈眈的大白鲨。

大白鲨的掠食绝招是偷袭和埋伏。它们常静静地潜伏在深水中,一旦发现目标就从水中“喷射”而出,来个出其不意。非常有趣的是,在海豹岛,大白鲨的偷袭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日出后两小时内。这时太阳低垂,光线只能浅浅地打在水面,对潜藏水下的大白鲨来说这是一个绝妙的时机——从水下向上看,海豹的剪影在光线的投射下清晰可辨;从水面向下看,鲨鱼的身影与昏暗的背景融然一体,很难分辨。因此,黎明时分大白鲨的猎食成功率超过55%;到太阳升至天顶时,阳光更多地投射到水中,大白鲨的捕食成功率就降至40%左右。

此后,大白鲨会终止猎食行为,耐心地等到日落时分再次出击。

令人奇怪的是,成年海峡毛海豹很少成为大白鲨口中的美食,这不仅是因为成年海豹庞大有力,巨大的牙齿和粗壮的爪子是良好的防御武器,同时还因为它们拥有高超的反猎食策略。比如,在前往“发射台”猎食或者离开时,它们会采取小集群的方式快速前行,这可以减少在高危险地段逗留的时间,而在其他时间里,它们则呆在离海岸相对较远的安全地带。一旦发现大白鲨,海豹往往会来一个“倒栽葱”——将尾鳍露出水面,头朝下警觉地注视着大白鲨的动向,同时也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lanhaishi.com/xxlhswxtz/1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