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和其它陆地动物不能喝海水,而海里
我们知道,人类生活在海边、生活在海上,即使再渴也不能喝海水,在海上生存就必须有淡水,其它陆地上的动物也一样。那么,人类和其它陆地动物为什么不能喝海水呢? 你可能只以为海水又苦又咸,口感不好,或者海水不干净,有害的杂质太多。其实这不是关键。主要是因为人类等陆地动物,体液渗透压相当于0.85%的NaCl溶液,而海水含盐量为3-5%,高于人体体液的四倍。 当人类喝了较多海水后,高浓度的海水进入血浆和组织液,大量的水分就会从细胞中外流,导致细胞脱水。所以,喝海水不但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更渴,如果遭遇海难的人喝海水无异于饮鸩止渴,越喝死得越快。当然喝的量少时是无碍的。 我们人类和其它陆地动物不能饮用海水,而海里的鱼类、虾类和鲸、海豚、海豹等海生哺乳动物,为什么能喝海水呢?并且,我们喜爱吃的海鲜之类也不像海水那么咸呢?甚至,海鱼到了淡水环境反而要死。这是因为这些海洋生物各自有不同的适应海水环境的能力。 在硬骨类海鱼的头部鳃片里,有一种叫氯化物分泌细胞的组织,如同奇妙的过滤器,具有排除盐分提取淡水的特殊功能。海鱼吞吐的海水经过它的过滤,把淡水吸收进了体内,而把血液中所含的盐汇集起来,以高浓度的形式随同粘液排出体外。 同时,它们的鳞片,可减少水从体表渗出,肾脏排尿量也很少,这样就防止因排泄废物而失水过多。软骨海鱼却有一种保持体内外渗透压平衡的功能。它们体内的血液里含有较多的尿素,当体液里的盐浓度比海水高时,就可以通过排尿的方式把盐分排出体外。 而有些鱼类的生活适应性更强,在河中产卵,在海里生长,或在海里产卵,在河里生长,例如梭鱼、鳗鱼、鲥鱼、鲑鱼等,在江河湖海之间,畅游无阻。因为这些鱼类的氯化物分泌细胞组织更为高级,既能适应淡水,又能适应海水,能够灵活地调整使用氯化物分泌细胞,适应海水和淡水的不同环境。 比如鲑鱼,出生于淡水,并迁移到海洋。在海里生活时,它们会张嘴喝咸水,并用鳃将多余的盐和矿物质阻挡在身体之外。当鲑鱼回到淡水中产卵时,就不再喝水了,而是通过鱼体表的皮肤细胞吸收水分。 那么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呢?海洋与陆地哺乳动物的体液含盐量没有不同,只有海水的1/4,饮用海水都会给肾脏带来沉重负担,所以,海洋哺乳动物也都有各自解决办法。 一些海洋哺乳动物可以通过食物获取水分,并且可以通过食物的代谢分解在体内产生水,水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的副产品之一。以鱼类为食的海洋哺乳动物,从鱼类饮食中获取水分,其食物含盐量与其自身血液相似,从而完全避免了排盐问题,如一些海豹和一些鲸类。 一些吃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它们的食物含盐量与海水相同,因此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肾脏来解决补水排盐问题。比如,海豹和海狮的尿液含盐量为6-7%,是自身体液的七八倍,是海水的两倍多。相比之下,人类尿液含盐量不过自身体液的两倍,只有海水的一半。如有些以吃海洋中的小无脊椎动物的鲸类(须鲸),而食入大量食物的同时,吞入更多的盐。这类鲸就通过它们的肾排出浓尿,把盐类排出体外。 并且,海兽会找一切机会喝淡水,并控制水分流失。如有些种类的海豹会通过吃雪来获取淡水。海洋哺乳动物不出汗,不会因排汗而失水。因此,海兽不需要像人类一样摄入太多的淡水就能保持健康。 以海洋动物或海藻为食的鸟类,如企鹅、信天翁等,食物来自海洋,每天吃盐过多,排盐是这些动物必须解决的问题。它们的两个眼窝附近各有一个管状盐腺,通入眼窝或鼻孔,它们靠盐腺泌盐,由盐腺分泌大量盐分。 正因为这些海洋动物的“特异功能”,使得它们能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畅游生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lanhaishi.com/xxlhswxtz/10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母狮保护女孩鹿的无心善举盘点6个野生动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