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80416/6169886.html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11月12日,年过七旬的南海后裔陈裕炘,特地携妻子回到南海祠堂拜祭祖宗先人,不禁潸然泪下。在澳大利亚悉尼生活数十年,陈裕炘对家乡的情谊从未断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每逢周末,新西兰奥克兰屋伦华侨会所都会传出孩子琅琅的读书声,这是华人移民的孩子正在上中文课。生于海外,语言是他们开启“家门”的“钥匙”。

对于长期旅居大洋洲的南海人来说,家有着多重意象:它是刚盛出的一碗老火汤,是来自远方的一封书信,是与乡亲们沟通交流时的九声六调……每当想起它,内心总会升起一股暖流。

“澳大利亚新华人通过积极开展与中国有关的经贸活动,通过参与澳大利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努力,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墨尔本大学文学部助理院长、亚洲研究所教授高佳表示,澳大利亚华人近几十年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与祖国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经济腾飞,南海的发展日新月异,大洋洲南海乡亲与家乡开始产生新的、更紧密的互动。他们成为了连接南海与大洋洲信息、技术、资金交流互通的桥梁。

血脉的印记

“我要把族谱翻译成英文”

每当有来自家乡的客人,她总会端上一碗地道的鱼片粥,那是家乡南海的味道。

让海外乡亲共享南海发展红利

离墨尔本市区约2小时车程,疏芬山淘金博物馆再现了淘金时期华工生活场景。熟悉的中药铺、铁锅、算盘等物品映入眼帘,仿佛重现了一个近代的南海家庭。

多年前,不少南海人漂洋过海,带着佛山铁锅、岭南中药等众多生活必备品来到澳大利亚。大洋彼岸长什么样、和广东有什么不同,他们的心里没有答案。但只要带上熟悉的家当,异国他乡就变得不再陌生。

“大家多吃点,很多人都很喜欢我家煲的鱼片粥。”尽管在澳大利亚已生活多年,南海后裔肖雪傲最爱的还是粤菜。每当有来自家乡的客人,她总会端上一碗地道的鱼片粥,那是家乡南海的味道。

时至今日,尽管许多南海人已经在异国他乡扎下根来,但家中或多或少仍保留着一些家乡的习俗或物品,维系着与故乡的联系。

不管旅居海外多少年,南海人对家乡的记忆都不会磨灭。祖籍南海的澳大利亚书法家陈裕炘已经着手修复族谱7年。“我的孙子很多已经不会中文,我以后还想把族谱翻译成英文,提醒后辈不要忘祖。”即便在澳大利亚出生成长,陈家子女仍从小开始习汉字、读古文。

与陈裕炘一样,在澳大利亚弘扬岭南文化的南海人还有很多。在澳大利亚岭南画会会长林伯墀的书房里,一幅木棉花图引人注目。“岭南多木棉,红棉是家乡的象征。”在林伯墀看来,尽管离家万里,岭南依然是其画作的根与魂。书房内的妈祖雕像、毛笔题写的“福”字、用岭南画技法画的考拉……异国与故乡在这里融合。

与林伯墀家相距1小时车程的墨尔本天后宫,会长曾耀荣已经完成了天后宫纪念册的编写,书中记载,林伯墀多次参与天后宫的捐资建设,而其中标志性建筑妈祖雕像就是由林伯墀牵头完成的。

当南海人漂洋过海来到异国他乡,每一件与家乡有关的物品都变得弥足珍贵。“每年清明的时候,我们家族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回南海拜太公祭祖,乘坐的大巴多达上百辆。”年来到新西兰做茶叶、古董生意,此后30多年的岁月里,祖籍狮山镇饶坪村的何汉波仅回过一次南海。不过,对于家乡的记忆却一直未曾忘记。“我的父亲一直告诉我,要记住我们的老家在南海。”

乡情的凝聚

一间会馆守护同乡情谊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但他们知道怎么用粤语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周日,新西兰奥克兰屋伦华侨会所的中文学校准时开课,不同肤色的孩子会在这里聚集,手捧一本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编著的中文教材。

这是屋伦华侨会所里华人后裔在这里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目前屋仑华侨会所在奥克兰有两个可以活动的会所,都是当年老华侨们捐款买下的。这不仅为老移民,也为后来的新移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屋伦华侨会会长吕业华说。

在屋仑华侨会所二楼会议室,左右两侧对称张贴着中国地图与广东地图,告诉人们这个会所大多数人的祖先来自广东。书架上摆满了中文书籍,新华字典、三国故事、唐诗三百首……让人仿佛置身国内某所学校的图书馆。

走进屋伦华侨会所,一面显眼的墙上,每块砖上都记录了一位捐赠者的名字。以中文名字为主的墙面上,几个英文名字格外显眼。这些姓名并不是传统的英文名字,但如果用粤语拼读就会非常通顺。

“很多捐赠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但他们知道怎么用粤语说,所以拼写出英文名,记录在这里。”毕业于暨南大学的潘东杰年来到新西兰,不久前刚刚担任屋伦华侨会所中文学校的校长。

捐助者留在屋伦会所墙上的“粤语姓名”,仿佛对家乡的声声深情呼唤。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来自家乡的团结协作精神却一直未曾丢失。时至今日,位于悉尼唐人街上的东莞会馆还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为每一位老人发红包,为家乡来的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

“现在来澳大利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我们会馆的人数也不断扩大,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成立了董事委员会,但不变的是让乡亲有一个归属感。”澳洲东莞同乡会秘书长梁小敏说。

这种团结关爱的传统在南海留学生群体里也得到良好传承。如今,南海(海外)留学生联盟悉尼工作站每年都会举办两个大型活动。

其中,每年三月大学新生开学礼举行时,工作站都会邀请已毕业的留学生为新生分享经验。此外中秋晚会也是重头戏,由南海留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组织节目。

“当前,传统社团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海外社团要想保持活力,年轻人应该在社团运营中承担更多责任。”南海(海外)留学生联盟悉尼工作站总干事梁啟恒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南海留学生加入到联盟中来。

全新的互动

南海制造的海外新机遇

虽然小时候没有在南海生活,但是有关南海制造的印象已经深深留在谭仲良的心中。

晚上10时多从悉尼出发,飞行9个小时后,在早上5时抵达广州,辗转回到佛山南海桂城。这是祖籍南海狮山狮岭村的澳大利亚商人谭仲良近年来经常选择的行程。

谭仲良还曾在印度尼西亚等地发展,两年前他选择回乡创业,在南海桂城开办了一家建材公司,将广东建材产品售往澳大利亚。

“我在香港出生长大,后来移民澳大利亚。老家很多人做建材生意,这也是我选择建材方向创业的原因。”虽然小时候没有在南海生活,但是有关南海制造的印象已经深刻在谭仲良的心中。

与谭仲良一样,新西兰福山食品公司创始人、祖籍南海桂城的伦达民也期待着打开中国市场。不久前伦达民刚从新西兰外岛回到奥克兰。

“新西兰有非常丰富的海鲜产品,海鲜也是广东人非常喜欢的食物,我希望能把新西兰的海鲜卖回广东。”伦达民说。

这种现象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澳大利亚华人近几十年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与祖籍国千丝万缕的联系。”高佳表示,澳大利亚新华人社区通过积极开展与中国有关的经贸活动,通过参与澳大利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努力,极大地提高了社区自身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

数据显示,年,中国和澳大利亚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增速依然处于高位。中国也继续保持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与此同时,中国也是新西兰第一大贸易伙伴。

而南海在铝型材、内衣、陶瓷、半导体照明产业等方面实力领先全国,不少南海知名企业早已打入了大洋洲市场。

“南海制造竞争力越来越强,我非常看好南海高端制造产品在欧美国家的市场前景。”佛山市水晶岛休闲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志铿说。

这家位于南海里水,专门生产按摩浴缸,产品全部销往海外。其中,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阿德莱德、布里斯班等地,何志铿布局了门店等销售渠道,生意不错。

“今后,肯定还会有更多南海制造有机会走进大洋洲。”何志铿说。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南海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备受青睐,出口61.8亿元,增长达28.6%。

■聚焦

一场十年的接力赛

南海籍华侨牵头建起南半球最大天后宫

距离墨尔本市区5分钟车程,南半球最大的天后宫安然矗立,古老的雅拉河绕着妈祖像缓缓流过。

这座供奉着妈祖的天后宫,占地5万平方米,历经多年施工,至今仍在修建中。如今,全澳华人华裔人口已经超万,众多华人华侨来到澳大利亚的同时,也带来了妈祖文化等东方文化。

“早在30年前,祖籍广府地区的华侨就开始筹备修建天后宫,年正式开始修建,多年来我们一直依靠乡亲们的捐款坚持下来,目前已经完成全部工程的55%。”祖籍南海九江的曾耀荣是天后宫筹建监理事会第四位会长。从10年前担任会长开始,他便接过了修建天后宫的接力棒。

“建好天后宫就是要增强华人凝聚力”

11月的墨尔本已经进入初夏,天朗气清。天后宫主殿右侧的侧殿主梁已经搭好,正在等待工人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因为资金还未筹措到位,目前所有的工程已经短暂停滞。不过,熟悉墨尔本天后宫的人知道,这是常有的现象。

“天后宫的建设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华人捐款,10年来我们一直处在修修停停的过程中,好在平均每两年,我们都有一座新的建筑落成。”曾耀荣介绍,为了筹建天后庙,当地华人成立了墨尔本天后庙筹建理监事会,其中大多数人来自广府地区。

“我们可能是墨尔本最大的广府人民间组织,历任会长也均由广府人担任。”他介绍,起初大家只是在墨尔本唐人街租了一个小小的房间开始供奉妈祖。后来香火旺盛,几经辗转之后,首任会长叶华英牵头购买了现在天后宫所在的地块,开始筹措修建。

妈祖信俗传入澳大利亚始于淘金潮时期。19世纪50年代,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4万多华人移民澳大利亚。华人定居的同时,也带来了古老的文化。

天后宫的修建得到了大量广东乡亲的支持。从每一分捐款到5万多平方米的天后宫,从每一块砖瓦到妈祖雕像,天后宫的修建背后离不开每一位在澳华人华侨的力量。

“有一回我去无锡,看到他们有一座很漂亮的妈祖像。我当时想,我们的天后宫也要有这样一尊像。”祖籍南海的岭南画派画家林伯墀说。

此前一次回国,他从无锡回到墨尔本后,牵头修建了妈祖雕像,捐款万元的同时,找来了南京著名雕塑家吴顾林,打造出了南半球最高的妈祖雕像。如今这一雕像已经成为了墨尔本天后宫的标志性建筑。

“天后宫的修建是乡亲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天后宫的作用就是增强华人在墨尔本的凝聚力。”曾耀荣介绍,修建天后宫的同时,监理事会还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每年会拿出一部分钱做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年汶川大地震时,天后宫发动筹款救灾,通过墨尔本中国领事馆转交国内。

来自石湾的琉璃瓦装点主殿

阳光下,主殿顶部的黄色琉璃瓦熠熠生辉,这是来自佛山石湾的琉璃瓦。整个天后宫建筑采用中国三合院模式,中间为主殿,模仿紫禁城而建,所以建筑物全部采用红色墙面、金黄色屋顶,流露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不管是广府人还是福建人,每个人都愿意来这里看看,甚至很多西方人也很喜欢天后宫的建筑风格。”为了修建天后宫,曾耀荣每年都会回国数次,考察各地古建筑的风格。

早在20多年前,曾耀荣就已参与天后宫的运营,负责税务等工作。年,因为天后宫的启建涉及众多财务专业问题,曾耀荣被大家推举成为会长。担任会长不久的曾耀荣就开始着手启动天后宫的建设,见证了整个天后宫从无到有的历程。

“我们这里不卖票,每个人都可以进来参观参拜。”曾耀荣介绍,每年农历新年、清明节等传统节日里,会有许多华人来到天后宫上香。新年时期,人数更是高达上万人次。

如今,最初参与天后宫建设的人许多都已过世,天后宫的建设规划也不断扩大,将打造成南半球最大仿中国古代建筑。“不知道工程什么时候能完成,但是这是一件必须完成的事情,是一件就算做到70岁也要一直做下去的事情。”曾耀荣说。

据悉,未来的天后宫还将被建成集主殿、钟鼓楼、牌楼、会展堂、御膳房、御花园、传统文化图书馆等为一体的中华文化园区。曾耀荣透露,等年新年过后,他计划前往佛山,到顺德采购中式家具。

现在,天后宫会不定期举办一些书法课程,让在墨尔本的华裔学习中华文化。“天后宫建成之后,将成为一个所有华人都可以来学习中华文化的地方,把华人凝聚在一起,成为一个孩子们能够看得到的地方。”曾耀荣说。

■调研手记

让海外乡亲共享南海发展红利

从大洋洲到全世界,数十万海外乡亲是南海的巨大财富。南海应该如何更好维系与海外乡亲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南海的区域竞争力是最好的办法。

离家万里,乡音不改。走进澳大利亚、新西兰一些南海乡亲的家中,地道的粤菜味道、地道的南海口音,都能令人感到他们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这是每一位游子的本能。

南海乃至整个佛山的发展,也是他们津津乐道、时常关心的对象。一些从事实体经济、对外贸易、食品生意的海外南海人,已经在家乡寻找机会。

以澳大利亚为例,本来就与中国拥有紧密的贸易关系。目前,中国仍然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而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第二届进博会上,有多家澳大利亚企业参展,澳大利亚展区吸引了20余万名参观者。

南海在国内县域经济体中也属于制造业规模排名前列的地区。去年,南海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亿元,全年产值超亿元的行业多达11个。南海的产品行销全球,去年出口总值亿美元。这意味着,南海制造业也有向澳大利亚输出的能力。

同时,南海以藏富于民著称,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亿元。来自澳大利亚的食品、农产品、保健产品,以及旅游等服务业,在南海都大有可为。

独特的身份,让海外乡亲能够在南海与大洋洲之间寻找到机会。随着南海区域实力的不断提升,更多海外乡亲将在南海找到个人事业的发展助力,享受到南海发展的红利。他们的参与,也将成为南海进一步走向世界市场的独特动力。

策划:何又华林焕辉

统筹:赵越赵进

撰文:肖霞王芃琹赵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lanhaishi.com/xxlhsbhjb/10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