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中国战局在中国军民的不屈抵抗中陷入停顿时,日本为了满足战争需要就制定了“北上”和“南下”的计划。最开始被实施的就是“北上”西伯利亚计划,这也有日本早年多次大败沙俄军队的原因在内。

计划再好,也抵不过现实的打击。日军向中蒙边境的苏蒙军队发起攻击后,被苏蒙军队在沙丘与杂草地区硬生生拖了4个月。日本落后的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让日军在这里吃到了日俄战争后的首次重大战败。“北上”不行,日军又打起了“南下”的主意。

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来说,日本在战争资源上极其匮乏,主要依赖于美国的贩卖的资源。为了维持自己的野心,日本决定拿下东南亚地区,补给钢铁和石油等重要资源,为以后的侵略储备能源。

但是在南洋等地,有着英国、荷兰、美国的殖民地,这对于日本的“南下”计划就是最大的阻碍,加上日本与美国在东南亚对立的战略思想,美日两国在该地区的碰撞也是必然的结果。

在决定“南下”之前的两年,日本高层军官在日本会议上多次争议,一方因为美国的强大以及发战争财的态度不愿意在东南亚得罪美国,而另一方以山本五十六为首的派系认为,只有消灭了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争取到1年的战略优势期,日本才能夺取更大的地盘。

随后发生的两件事更是让日本坚定了在二战中对美国宣战的决心。在德国纳粹希特勒的要求下,日军不得不跟随德国实施了对英国的“海狮计划”。日本将所有在中国的英国公民驱逐出境,夺去了日本在中国的利益,这样的做法直接触犯了英国和美国在中国的利益。

此外,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渗透和扩张,也让这个地区的主要强国--美国、英国心生不满。为了给日本军队一个警告,美国在日本陷入战争的时候终止了与日本的贸易,切断了石油供应,“发战争财”的美军以此遏制日本的军事行动。

这让日军意识到美国在战争上还是遏制着自己的咽喉,石油的短缺,加上早已得罪了英国和美国,让日本高层决定实施自己的“南下”计划,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军的海上力量,日军山本五十六认为,不消灭美军的海上力量,不给予美国警告,就无法完全侵略。

在山本以辞职隐退为威胁后,日本天皇批准了对美国珍珠港的行动。因为珍珠港作为日本到美国以及其他航线的中转站,日军认为拿下这个岛屿才能保证南下通道的通畅。

而日本的袭击珍珠港计划中有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袭击前,终止与美国在东南亚问题上的协商,同时在袭击前数小时向美国递交“宣战书”。日本驻华盛顿的大使收到了一份十几页的国书,奉命在偷袭珍珠岛前送到美国高层手中。

但是日本大使没能及时解码、翻译打印这份宣战的国书,送到美国政府高层的时候已经是在偷袭珍珠岛之后了。延迟被送到美国手中的“宣战书”增加了美国对日本不宣而战的愤怒,随后罗斯福做出了“国耻”演讲,对日本宣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lanhaishi.com/xxlhsbhjb/1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