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狗,拉丁学名是Callorhinusursinus,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鳍足亚目、海狮科、海狗亚科的一种动物。

北海狗长度~厘米,尾长8~10厘米;重量~公斤。雄性较雌性大,有时雄兽和雌兽体形大小的差异有时竟达5倍以上。雄性海狗与雌性海狗的区别在于,雌性毛皮颜色较浅,且雄性颈部毛更浓密。吻短,外耳壳较小,上唇每侧有白色触须约20余根,前鳍肢较大而厚,以第1指最长,无爪。后鳍肢的第2、3指均具爪,爪前尚有长而坚韧的皮膜。前后鳍肢均裸露无毛,后鳍肢可曲向前方,能在陆上行走。在海上时,毛色为灰色,在陆地上时,体被褐色或黑褐色毛。背部色深,腹部及体侧稍淡,毛被可明显地分为两层,即粗毛和粗毛覆盖下的浓密而柔软的绒。新生海狗毛皮呈黑色,并会在一年内转为与成年海狗相同的灰棕色。

北方海狗是恒温动物。但由于极地的寒冷气候,海狗必须借助其厚厚的皮毛及一层约15厘米的皮下脂肪进行保暖。海狗还长有长而敏感的胡须,以此来感知四周是否存在食物或天敌。海狗的另一外形特征是其鳍状肢,这使它们得以成为快速而优雅的泳者。海狗的视觉和听觉都很敏锐,但嗅觉欠佳。这也许是因为其居住地的寒冷气候限制了气味的传播,从而造成其嗅觉退化。

北海狗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北冰洋的海上,几乎只有在繁殖季节会在陆地上生活,其中雄性约为45天,雌性约为35天。

北海狗是群居动物,白天多在海水中活动,夜间到岸上睡眠。在摄食时可以潜水到多米深。除了繁殖地外几乎不到其他陆地或岛屿上休息,一直在海里巡游,不形成特定的群体。北海狗在陆地上前行及游泳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它们十分擅长游泳,出生不久后,便能以每小时15英里的速度持续游5分钟,并能潜至水下英尺。北海狗在陆地上行动笨拙,但并没有真海豹那样笨拙。其原因在于,前者的鳍状肢更大些,因而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5英里。擅长潜水,体重越大的个体,潜水的速度就越快,潜得也越深。在潜水时采取停止呼吸,减慢血液循环,降低心率等方法,以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有时潜水时的心率仅为在水面时的十分之一。

北海狗生活在太平洋北部。它们每年都会向南游至加利福尼亚中部海岸,之后再返回北太平洋。这一洄游过程要用去8个月,途中它们始终与海岸保持至少10英里的距离,从不上岸,无人知晓其中缘由。在不迁徙的时间里,北方海狗一般栖居在位于阿拉斯加与西伯利亚之间的普利比洛夫群岛及科曼多尔群岛。这一区域也生活着海象、鲸、独角鲸、北极熊、章鱼、鱿鱼、其它种类的鳍足动物,以及品种繁多的鸟类和鱼类。该物种主要在傍晚捕食常潜水到深处去捕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它们避开了它们的天敌。后者很少在这一时间段内出没;且此时光线昏暗,海狗不易被发现。

该物种主要分布在白令海和北太平洋,繁殖期多聚集于普里比洛夫群岛、科曼多尔群岛、库页岛东南的海豹岛上,沿美洲侧可达墨西哥北部水域,沿亚洲侧达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山东,江苏,台湾,广东,北太平洋,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加拿大、日本、朝鲜、韩国、墨西哥、俄罗斯、美国。

北海狗的天敌有鲨鱼、虎鲸、北极熊等,但最主要的威胁还是来自于人类。由于人类对北海狗毛皮的欲望,使得这个物种被捕杀了几个世纪,尤其是19世纪后的商业狩猎,几乎使得北海狗完全灭绝。年签署的《北冰洋海狗公约》,美国、日本、俄罗斯和英国同意不捕杀未成年海狗,此公约年失效。至21世纪,因为海上的石油开采,使得北海狗的栖息地被严重破坏,数量更是急速下降。

北海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ver3.年——易危。

文中图片均为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lanhaishi.com/xxlhszqxz/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