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从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开始,到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了最大规模,以美苏英法中为主的同盟国与德日意为主的轴心国展开了一场场世界战争史上最惨烈的生死较量,那么,在二战中,那些改变战争格局的主要战役有哪些呢?

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角度来看,二战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防御阶段(年9月1日-年12月7日),二是转折阶段(年12月7日到年6月6日),三是反攻阶段(年6月6日到二战结束)。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同盟国都发动了具有改变和扭转二战格局的大规模战役,细数起来,这样的著名战役主要有10场。

不列颠空战(年7月10日-年6月22日)

年6月22日,法国战败投降,希特勒随即启动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企图通过夺取制空权掩护地面部队登陆英伦三岛,从而占领整个英国。不过,临危受命的丘吉尔鼓励和号召英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奋起抵抗,最终,希特勒因为要分心入侵苏联,不得不结束对英国的轰炸和入侵行动。

不列颠空战又称“英伦保卫战”,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给了骄横的希特勒当头一棒,更是给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巨大的信心,还使此前“作壁上观”的美国坚定了支持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立场和决心。同时,由于英国的存在,德国在苏德战场和非洲战场都受到了兵力上的无形牵制,更为将来的诺曼底登陆奠定了基础。

莫斯科保卫战(年9月30日-12月底)

年9月30日,希特勒正式下达了全面进攻莫斯科的命令,不过,由于希特勒此前坚持在占领斯摩棱斯克后先进攻列宁格勒和基辅,从而错过了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的莫斯科城和外围城市已经利用宝贵的时间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德军虽然多次强攻但始终无法突破苏军的防线,更没有能力造成兵临城下的局面。

年11月29日,寒冬的来临使德军到了强弩之末之势,朱可夫请命斯大林开始对德军发动反击。12月6日,希特勒下达了转入防御的命令。到12月底,苏联红军收复了莫斯科周围的几个重镇,解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威胁,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结束。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以牺牲7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和俘获50多万德军,不仅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更是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信心,促进了美、英、中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此同时,德国的闪电战也因莫斯科战役的失败而破产,德国法西斯开始走向覆灭之路。

百团大战(年8月20日-年1月)

中国抗日战场当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年8月20日-年1月,八路军出动个团近40万人,主动向侵华日军发起大规模战役,破坏和摧毁日军交通线和深入根据地的据点,同时展开反击日军报复性的大扫荡。在历时5个来月的战斗中,八路军歼灭日伪军2万多人,更使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几乎陷于瘫痪。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有力配合了国民政府的正面抗战,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中途岛战役(年6月4-7日)

年6月4-7日,尼米兹指挥美国海军在日本海的中途岛设伏,以损失“约克城”号航母的代价,击沉日本“飞龙”号、“苍龙”号、“赤城”号和“加贺”号等四艘主力航空母舰,一举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从此,美军和美国人民恢复和树立了战胜日本的士气和信心,而日本则开始在太平洋战场处于被动局面。

斯大林格勒战役(年7月17日-年2月2日)

年7月17日,希特勒启动了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蓝色行动”计划,9月14日,德军突破苏军防线从城北进入了斯大林格勒市区。到11月初,德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市区80%的地区,但始终没有能够完全控制整个斯大林格勒。11月13日,斯大林批准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反攻计划,到年2月2日,苏军以伤亡余万人的代价歼灭德军余万人,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转折点,虽然此战还没有让德军完全丧失在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步伐。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年8月7日-年2月9日)

行动代号为“瞭望台行动”的瓜岛战役本来是盟军为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运输航线的小型登陆夺岛战斗,没想到日军拼死也要守住瓜岛,于是这场战斗演变成了历时半年多的大规模海陆空会战。

战役结果当然是盟军占领了瓜岛,从而控制了整个南太平洋的制空权。这场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关键转折点,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优势丧失殆尽,开始转入战略防御,而美军则开始进入战略反攻。

阿拉曼战役(年10月23日-年11月3日)

为粉碎德国和意大利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和中东的企图,盟军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从年10月23日起在埃及的阿拉曼地区向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发动进攻,11月4日,隆美尔命令德军撤退到突尼斯,留守的意大利军不久后向盟军投降,阿拉曼战役结束。

阿拉曼战役是二战中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从此,德军在非洲战场节节败退,直到年5月彻底退出非洲战场。

库尔斯克会战(年7月5日–8月27日)

库尔斯克会战有苏德战场分水岭之称,是德军为夺回苏德战场主动权而对苏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战略性进攻,当然了,这也是德军能发起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了,不过,苏军最终以伤亡8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德军30多万人,不仅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还全面夺回了战略主动权。

从此,苏军开始转入对德军的全面反攻,不仅收复全部国土,还横扫东欧,直到攻进柏林。不得不说,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场乃至整个反法西斯战场的关键转折点。同时,该战役还迫使美英联军尽早拟定诺曼底登陆的作战计划。

诺曼底登陆战役(年6月6日-8月19日)

年6月6日,以美军和英军为主的盟军发动了代号为“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到8月19日为止,近万盟军官兵绝大多数成功登陆法国,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此,德国法西斯陷入了盟军和苏军的东西夹击之中,直至战败投降。

硫磺岛战役(年2月19日-3月26日)

由于在莱特湾海战中基本消灭了日本海军主力,美军放弃了登陆台湾或吕宋岛的作战计划,转而实行攻占硫磺岛从而打开直接攻击冲绳岛和日本本土的通道的计划。最终,美军以伤亡余人的代价歼灭和俘获日军20多人,成功攻占了硫磺岛,从而实现了战略目标。

以上就是第二次大战中改变或影响战争格局的十大战役,当然了,除了这些战役,可能还有其他一些战役也对二战格局有一定影响,比如中国正面战场的湘西会战、打通我国大西南交通线的缅北滇西战役、西西里登陆战役、冲绳岛战役、苏军对关东军的大反攻等。但从真正改变战争格局和走势来讲,上述十大战役的确最为关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lanhaishi.com/xxlhswxtz/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