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疫情日记自大
随着疫情控制情况转好,极大可能将在下周结束封城,人们将陆续复工、开学。一个月的时间很快。每天都会站在窗前看一会儿外面,看落叶渐渐铺满院子,看细雨不断冲刷玻璃,每天都似乎相同,没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可是光阴似箭又很确切,夏天已过,现在外面已经是着着实实的秋天了。?疫情对人们的影响因人而异,对感染者的影响是直接的、强烈的,艰难地活下来,或者痛苦地死去。对未感染者的影响是间接的、长久的,收入减少或归零、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这些大形势变化带来的冲击。提及疫情对人们的影响,只是在陈述事实,不是突出它的与众不同,没有疫情,人类照样要经历动荡。世界,或者说宇宙,是不安稳的,寄生在不安稳体系的人类自然也是不安稳的。所以,面对每次的不安稳,战争、疾病、各种天灾人祸,既不用悲观,也不用自大,只需要接受,客观历史证明,人们既不会在这些不安稳中获得防范下一次不安稳的经验,也不会因为某一个不安稳就此沉沦下去,人们就是一直在犯错与救赎中存在着。这种宏观大势看着似乎悲观,实则就像定心丸一样让人安稳坦然。那些认为一本日记就可以改变中国命运、改变世界格局的人,实际上是一种自大。可惜这种自大不是有益的“个人自大”,而是烂在骨子里的“群体的自大”,“爱国的自大”。不需要赘述几种自大,鲁迅早在一九一八年就精辟地论述过了,额外再说都是多余,之所以是多余,有两层意思,一是鲁迅的话都没用,别人说更无用,鲁迅不是神,但也绝非一般人;二是时间已经证明了鲁迅的话毫无作用,别人就不用再浪费时间了。鲁迅是一个“个人自大”的人,《狂人日记》里形形色色吃人的嘴脸,现在还不是一样满大街都是,哪怕从大街上转移到了虚拟网络,也是一样。社会需要的是政治,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即使需要,也是被用来作为工具,比如文化、宗教、更不用说小小的文学和文人了;人性需要的是内心自省,不是外部引导,即使需要,也不要高估了它的作用。还有一种自大,是不自知或被强加的自大。人们常会误解个人与宏观大势的关系,以为两者是相互可逆的关系,微观个人作为一份子,创造了宏观大势,宏观大势影响微观个人。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对等的主体,没有相互可逆的可能。从宏观大势的角度来看,微观个人完全可以忽略不记,即使微观个人构成的人类群体,也只是宏观大势的一小部分组成,更何况巴别塔倒掉之后,完整的人类群体只存在于假象之中。从微观个人来看,面对宏观大势,基本上就是随大流,按要求全盘接受。不是微观个人不重要,而是没那么重要;不是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不要给它假设宏大而沉重的目标枷锁。如果因为自己是一片雪花,就认为应当为雪崩内疚,那大概也是一种自大,或者是被强加的自大。雪花只是一片雪花,甚至不能选择不是一片雪花,它决定不了温度,决定不了声音,决定不了风,决定不了岩石土壤……它是无比渺小的,与其用什么主义或者什么精神刺激它的内疚,不如用朴素的常识帮它摆脱因渺小产生的自卑和消极,比如爱你自己,爱你周围的雪花,爱你力所能及的雪花。本来还写了一大堆所谓理性分析的东西,忽然觉得很没劲,因为理性是假命题,它受各种因素影响,没法论证它自身的真伪。此外,议论文这种东西毫无意义,原因在前面已经说过。说一下天气吧。奥克兰的秋天,虽然渐冷,但雨水充足,蔬菜长势还不错。4月19号疫情状况:新增9例;累计例累计病逝12例;累计康复例NuvoleBianche(白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lanhaishi.com/xxlhswxtz/6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西兰疫情日记就在这个时代活着
- 下一篇文章: 新西兰疫情日记放风和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