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您知道吗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绘本是幼儿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重要的书。幼儿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阅读。儿童时代的阅读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后的想象能力。然而,幼儿在进行绘本阅读时,往往停留在自己的理解认识上,他们的阅读理解是独创的、零散的,不一定是围绕绘本核心内容的理解与表达。因此,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富有技巧的提问不但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和探索空间,还有利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诱发幼儿深度思考,拓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而优化提问技巧,让绘本教学活动既生动又富有艺术性,能切实提高绘本教学的实效性。 接下来结合具体的案例给予大家七点关于绘本教学中提升提问技巧的策略。 1、注重提问的趣味性,调动幼儿回应的积极性。趣味性的问题能调动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一旦对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寻求答案的情境当中。因此,在绘本教学活动中若想使幼儿主动接住教师或家长抛出的“绣球”,并能积极回应,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在设计提问语言时就应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分级阅读《我幸运的一天》中,在自由阅读之前引导幼儿围绕小猪是否能逃脱展开推测、讨论,并在理解阅读的最后一页揭示小猪有没有逃脱。由于问题本身带有一定的悬疑性,容易激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可以根据故事名称猜想出很多的答案,这样既激活了幼儿思维,更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另外,我们在总结提问时,可以问幼儿:你觉得这个故事哪里最有趣呢?小猪是一只怎样的小猪?狐狸又是一只怎样的狐狸?通过问题让幼儿与绘本充分互动,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2、注重提问的开放性,激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抓住绘本内容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注重开放式问题的提出,给幼儿更多的空间去想象、去发挥。使幼儿摆脱文学作品中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从不同角度来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比如,在分级阅读《狐狸爸爸鸭儿子》的故事中,为了避免幼儿的思维被劝住。出现单一化的答案,我们可以遮住部分的图片信息,提这样的问题:“狐狸发现鸭蛋后心情是怎样?”“他找到鸭蛋后会怎么做呢?”幼儿在好奇心与想象力中根据自己的猜想畅所欲言,说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说狐狸会吃掉鸭蛋,有的说狐狸会把鸭蛋当玩具,有的说狐狸会孵化出小鸭子再吃掉它,还有的说狐狸会把鸭蛋还给鸭妈妈。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开放式问题,如多提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因为只有在这样的问题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而开放式问题的特点,是答案的不固定、不确定性、能够给幼儿更多思考的空间,也就给了幼儿更多推理、判断、假设、分析的机会。 3、注重提问的启发性,拓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教师在设置提问时力图达到通过提问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通过提问使幼儿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畅所欲言,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答案,以提高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比如,绘本《咕咚来了》的封面是两只在草丛里玩耍的兔子。我们启发幼儿根据封面猜想绘本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有的说两只兔子在森林里玩捉迷藏,有的说兔子在比赛抓蝴蝶,有的说兔宝宝跟着兔妈妈出来采蘑菇等等,幼儿的思维丰富,脑袋里装满了奇思妙想。通过教师的巧妙设问与启发,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绘本阅读的经验,大胆地根据封面猜想自己所“阅读”出来的故事。 4、注重提问的具体性,提升幼儿学习的实效性。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具体,不能太笼统,避免含糊不清。太抽象化的问题会令幼儿不知所措,任凭教师再怎么引导,幼儿的回答怎么也到不了你所需要的点上,使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处于被动状态。比如,在进行《勇敢的怕怕》的教学时,教师提问:“听完这个故事,你最想对小猴子怕怕说什么呢?”由于问题设计的面较大,缺乏具体性,小朋友对于如此笼统的提问不明白,显得很茫然。小手都懒得举起来,不知道要对怕怕说什么。结果在这个小小的环节浪费了许多时间,导致活动的浓度被稀释了。于是,我换了另外一种提问方式:“看完故事,你觉得胆小对小猴子怕怕有影响吗?那后来当他害怕的时候他会怎么做呢?”话音刚落幼儿就说开了,有的说如果怕怕很胆小,就救不了妈妈了,有的说当害怕的时候就告诉自己,我是最勇敢的!有的说只有勇敢才能想超人一样厉害…..这样,教师就可以轻松自然地将“遇到事情勇敢面对,想办法解决”这个“点”引出来。 5、注重提问的层次性,体现幼儿参与的主动性。教师的提问通常是面对全班幼儿,但幼儿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同、能力不同、解释水平不同。所以有些问题对于某些幼儿来说可能过于简单,而对另一些幼儿来说可能过于复杂。因此,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层次性,结合不同的幼儿的不同特点,提出层次不同,难度不等的问题,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参与活动、积极回答问题。比如,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故事中,当海狮出现的页面,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看看谁又来了?”“你们知道海狮有什么本领吗?”“那它会帮助鼠小弟摘到苹果吗?”“会怎么来摘呢?”这几个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而且使幼儿在原有的程度上有所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6、注重提问的适宜性,提升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要遵循“跳一跳,摘到桃”的原则,所提问题要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即所提问题既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以幼儿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使幼儿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最近发展区”。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幼儿认真思考之后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幼儿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比如,在绘本《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讨论,乡村老鼠跟随城市老鼠来到了城市,你觉得他能适应城市的生活吗?为什么?对比之后,它是更适合欢城市还是乡村呢?那它还会继续留在城市吗?这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展开幼儿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幼儿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思考。就如同树上的桃子,既非唾手可得,有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因此,教师的提问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超出了幼儿的思维水平,幼儿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幼儿的思考积极性,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幼儿思维僵滞;如果问题过易,幼儿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轻易答出,也无法提高幼儿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7、注重追问的艺术性,激发幼儿思维的创造性。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创新教育的契机,要能从幼儿的对话中准确捕捉教育信息,对幼儿的信息与问题及时评价、反馈,能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并在关键处体现追问的艺术性,寻根问底,引导幼儿去思考,使幼儿的认识随着这样的追问逐步趋向深化。比如,在绘本《你看起来很美味》中,教师提问“霸王龙离开了小甲龙,它的心情是怎样的?”等幼儿回答后,还可以追问“那霸王龙为什么还会让小甲龙回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呢?”这一追问使幼儿积极思考,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等问题,引起幼儿更高层次的认知思考过程,通过追问,使幼儿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好的绘本就如同一粒幸福的种子,为幼儿播下满心喜悦,伴其成长,绘本教学就是撒下这粒种子的手,为幼儿播下种子的同时也教会幼儿播种更多的种子。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不断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技巧,让提问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作用,切实提高绘本教学活动的实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lanhaishi.com/xxlhswxtz/10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观赏企鹅北极熊等极地动物,还有海豚海
- 下一篇文章: 丰田考斯特12座配置12座内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