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37.html
医院订阅哦!

来源:侯毅芳,肖明.中国实用护理杂志,,37(7):-.DOI:10./cma.j.cn--.

作者单位:医院手术室

内文如下:

  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scleroderma)是一种免疫系统全面紊乱、侵害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1]。肢端型系统性硬皮病以指、趾骨吸收、溃疡、关节畸形、固定、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2],最终可导致功能丧失,生活无法自理[3]。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常因四肢溃疡、创面不愈合而反复入院,经济及心理负担沉重。年11月,我院收治了1例肢端型系统性硬皮病导致四肢重度发育障碍、多器官功能受损的患者,因右手溃疡癌变1个月入院行右掌截除术。患者此前已行双下肢、左上肢截肢术,残肢严重发育障碍伴重度肌萎缩,体质量仅18kg,全身皮肤菲薄,对围手术期治疗及护理均提出较高要求。在手外科、风湿免疫科、麻醉科、手术室共同协作下,成功为患者截除癌变右掌,术中情况平稳,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

  1.一般资料。患者男,44岁,因右手溃疡癌变1个月,双下肢、左上肢截肢术后入院。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一般情况好、睡眠佳,生命体征:体温36.5℃、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因四肢缺如入院后在病房未测量血压,身高80cm,体质量18kg。查体:四肢肢端缺如,右上肢上臂围10cm,余肱骨及尺桡骨长短残肢;左上臂围8.5cm,余肱骨及部分桡骨长短残肢;右下肢仅见部分残肢,左下肢见股骨长短残肢。右上肢末端可见溃疡面,有少量清亮黄色渗液,间有黄白色结痂。伤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1)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头孢洛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均敏感;(2)绿脓假单胞菌,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均敏感。尿常规:蛋白质+,白细胞酯酶+,白细胞47.3/μl。生化检查:总蛋白61.7g/L,白蛋白39.8g/L,肌酐25μmol/L。胸部X线片:(1)脊柱侧弯。(2)左侧锁骨可疑扭曲。PET-CT扫描:(1)皮肤鳞癌术后。(2)右侧慢性中耳乳突炎。(3)左肺内多发微小良性结节合并多发慢性炎性反应。(4)脾大;双肾囊肿。(5)脊柱侧弯畸形;全身骨质疏松;四肢肌肉萎缩。

  现病史:患者于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多关节变形僵硬,发育障碍,反复出现四肢溃疡、创面不愈合,期间多次外院住院诊治(具体不详),难以明确诊断,行保守治疗均无明显好转。30余年前经国际会诊确诊为肢端型系统性硬皮病,给予免疫抑制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后因费用问题停用药物,自行换药保守治疗,后因肢体溃疡鳞状细胞癌变分别于19、16、4医院行右大腿、左小腿、左前臂截肢术。患者于1个月前在外院行右手溃疡病理活检,诊断为原位鳞癌伴感染,定于年11月15日在我院行右掌截除术。

  2.手术方法及转归。患者术前1d清洁全身皮肤,禁食水8h。手术当日入室生命体征:体温36.5℃,呼吸16次/min,脉搏96次/min,血压/76mmHg(1mmHg=0.kPa)。入室后行臂丛神经阻滞(取右侧肌间沟及右侧腋路入路),麻醉完毕后取仰卧位,躯干靠近手术床右缘,右上肢外展置于手术操作台上。亚甲蓝划线标记皮瓣切线及截断平面后,右上肢上1/3处安置无菌充气止血带加压止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于筋膜下分离上翻皮瓣至截断平面,切取“前臂背侧切缘”及“掌侧切缘”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有无癌组织。切断血管、神经,分离尺、桡动脉及正中神经、尺神经,常规处理后切断。于截断平面以下2cm,环形切断肌肉,于肌肉回缩的平面,保护近侧肌肉后切开骨膜,摆锯锯断尺、桡骨,截除右肢残端,锉平骨缘。松止血带,彻底止血,再于近端加压检查确认血管结扎牢靠后,冲洗断面,修整肌肉与皮瓣长度,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置胶皮引流后缝合深筋膜及皮瓣,加压包扎残端,截除右掌送常规病理检查。手术历时2h,入液量ml,出血约10ml。出室生命体征:体温36.3℃,呼吸16次/min,脉搏78次/min,血压/69mmHg。术中冰冻病理报告:“前臂背侧切缘”及“掌侧切缘”未见癌。右掌残肢常规病理:“右掌”大部分为原位鳞状细胞癌,局部浸润;“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浅支”神经组织未见癌。术后10d至病房访视患者,右侧肢体残端愈合良好,12月1日办理出院。

护   理

  一、术前准备

  1.制订前掌截除手术的术中护理方案。患者四肢发育障碍且肢端缺如,脊柱侧弯畸形,重度肌肉萎缩,且全身骨质疏松,体质量仅有18kg,皮肤菲薄,骨隆突明显,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蛋白偏低,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安全转运、术中体位摆放、术中止血带压力值的确定、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术中低体温预防、院感预防等各环节均需   2.术中无菌止血带压力值的设定。患者的接送均由手术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完成,确保在患者转运过程中搬动轻柔无颠簸震荡,避免拖、拉、拽等方式,将防止关节脱位,或造成骨折。由于患者全身皮肤菲薄,骨突明显,无合适部位粘贴高频电刀负极板,因此选择使用MEGA回路垫建立高频电刀回路,同时建议手术医生减少使用单极电刀频率,而尽量使用双极电凝,因其作用范围只限于双极镊子两端之间,对机体组织的损伤程度和影响范围远比单极方式要小得多,有利于保护患者残肢。针对术中有可能出现大出血的意外情况,巡回护士选择左侧残肢较大静脉进行穿刺,留置20号静脉留置针,同时选择小儿输液吊桶进行液体输注,精确测量术中出入量。

  3.探索实践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方法。由于患者四肢肢端缺如,经皮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均无法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测量。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一般夹于患者指尖,由发光管、发光检测器、电缆线、指夹或软指套、插头组成。在使用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时,需要发光管与发光检测器相对方可监测到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脉率。由于该患者肢端缺如,无法使用指夹型探头,因此只能选择新生儿捆绑式血氧饱和度探头。经试验,患者鼻根部使用该探头时,血氧饱和度数据无显示;耳部使用时,数据显示为0.83~0.86;最后将探头发光管侧置于患者一侧鼻孔,发光检测器侧置于患者同侧鼻翼,读数为0.98~1.00,符合成年男性血氧饱和度正常值,确定使用该方法进行术中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鼻部皮肤,避免损伤出血。由于左上臂围仅为8.5cm,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医生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决定使用新生儿无囊单管7.7~10.5cm血压袖带[5],置于患者左上臂进行血压监测,术前测量结果为/73mmHg,符合成年男性血压正常值。

  二、术中护理

  1.术中获得性压疮的预防及术中体位摆放。患者术前Waterlow压疮风险评分32分,为极高风险患者。入室后全面检查患者皮肤,重点   2.术中无菌止血带压力值的设定。在截肢术中使用加压止血带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因患者右上臂围仅10cm,无法使用成年人止血带,经讨论选择常州延陵公司生产的ATS-I型止血仪,及小号加压止血袖带(长mm,宽50mm)。由于止血带使用不当常造成局部血管、肌肉、神经损伤,加重再灌注损伤、增加感染风险,且止血带损伤与其使用时间及压力有明显关系[8],所以止血带压力的选择至关重要。教科书及厂家一般建议上肢压力成年人不超过40kPa,小儿不超过26.7kPa,时间不超过1h。由于患者情况特殊,凭教科书及厂家说明书无法确定其合适压力,经文献检索,目前有2种个性化止血带压力确定方法,一种是通过监测肢端经皮血氧饱和度对充气止血带进行压力调节[9],另一种是在彩色超声监视下确定肢体动脉阻断压为止血带压力[8]。由于患者肢端缺如且需要进行手术,所以手术过程中采用第2种方法确定止血带压力值:即术中铺巾后,右上肢上1/3处安置无菌充气止血带,缓慢增加止血带压力的同时多普勒超声监测右侧肱动脉血流情况,将右侧肱动脉血流消失时肢体动脉阻断压作为止血带压力,经实际监测确定术中止血带压力为25.3kPa,充气时间持续32min,术后无局部血管、肌肉、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3.术中安全管理。由于患者全身骨质疏松,用力过大或用力不当均有可能造成骨折[10],因此,患者的接送均由手术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完成,确保在患者转运过程中搬动轻柔无颠簸震荡,避免拖、拉、拽等方式,将患者轻轻安置于手术床,防止关节脱位,或造成骨折。由于患者全身皮肤菲薄,骨突明显,无合适部位粘贴高频电刀负极板,因此选择使用MEGA回路垫建立高频电刀回路,同时建议手术医生减少使用单极电刀频率,而尽量使用双极电凝,因其作用范围只限于双极镊子两端之间,对机体组织的损伤程度和影响范围远比单极方式要小得多,有利于保护患者残肢。针对术中有可能出现大出血的意外情况,巡回护士选择左残肢较大静脉进行穿刺,留置20号静脉留置针,同时选择小儿输液吊桶进行液体输注,精确测量术中出入量。

  4.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由于患者此前反复出现溃疡感染不愈合的情况,所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尤为重要。患者术前诊断为原位鳞癌伴感染,伤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因此手术安排于感染手术间进行,术后对术间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入室后监测鼓膜温30min/次直至患者返回病房,使用输液加温仪进行液体加温,用棉垫包裹患者躯干部,用充气式加温毯覆盖躯干部进行主动保温,防止因低体温引起术后伤口不愈合及部位感染的发生;巡回护士遵医嘱术前0.5h给予敏感药物头孢唑林钠0.75g静脉滴注;对拟切除的右上肢反复过氧化氢溶液、0.1%聚维酮碘、0.9%氯化钠冲洗,并使用棉垫及无菌绷带包扎,外面套无菌手套避免污染手术台;器械护士严格执行隔离技术,可疑污染物品一律不再使用,手术医生截肢完成后全体更换无菌手套进行缝合,避免污染创面;由于患者情况特殊,术前   结

  肢端型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变厚及纤维化,同时伴有多系统损害为特征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本例患者于幼儿期即开始罹患此病,出现四肢重度发育障碍、重度肌肉萎缩、脊柱侧弯畸形、脾肺肾等多器官受损等症状。虽然本次手术方式相对简单,但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手术体位摆放、术中止血带压力值的确定、术中获得性压疮的预防、术前术后转运等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均是极大的挑战。经多学科协作,共同商讨手术方案,手术专科组人员在运用循证护理学方法的基础上,反复选择合适用具,多次情景模拟演练,并在术中默契配合,冷静应对突发事件,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残肢愈合良好。通过本案例也提示我们,通过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强化手术室专科组建设、运用循证护理学方法及实际情景模拟演练,可确保类似的特殊体型、极低/超高体质量等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

参考文献(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lanhaishi.com/xxlhsqxhj/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