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图个吉利,能迎来在华发展的转折点
总第期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总编辑 马黎明 责编 张宇 采编 张宇 年,东风雷诺退市重组,成为去年第一家倒下的中外合资车企。 作为世界知名的汽车制造商,雷诺集团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显然力不从心,在市场存量竞争影响下,销量持续低迷的雷诺最终宣布退出中国。 然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雷诺自然不会轻言放弃。在与东风“分手”后,雷诺也在琢磨欲通过电动汽车领域回归赛道,但目前并没有太大起色。 昨日,雷诺又有了新动向,其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建立创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与东风“分手” 雷诺在华陷入僵局 回顾雷诺的在华发展,其在年与东风汽车成立合资公司——东风雷诺,也曾借助不错的市场环境取得了优异的销量成绩。年,东风雷诺正式推出第一款国产车型科雷嘉,帮助品牌在年全年售出3.65万辆,到了年,年销量更是翻了一番。 年,东风雷诺想实现9万辆的年销量目标,但最终年销量只有5万辆出头,而到了年,年销量仅为1.7万辆,而在年第一季度,东风雷诺的销量只有辆,已经不及主流品牌旗下产品一个月的销量,最终合资双方“不欢而散”。 在与东风“分手”后,雷诺也在寻找另一条出路。在电动汽车领域,雷诺、日产、东风三方共同组建了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国内已经推出了雷诺e诺。此外,雷诺集团还收购了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目前旗下首款车型GSE也正式开始生产。 在轻型商用车领域,主要是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去年年底,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也推出了全新金杯海狮王车型。 不过,仅仅依靠新能源与轻型商用车,雷诺也难以在国内市场翻身。 年,易捷特生产的雷诺e诺销量只有辆,下滑95.3%;同期江铃新能源销量为辆,同比下跌74.2%。而华晨雷诺并未公布年销量数据。 面对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年,雷诺集团无疑充满挑战。当前疫情仍在国际上蔓延,再加上半导体芯片供应不足等影响,抱团取暖或许才是最佳选择,况且还是傍上吉利“大腿”。 傍上吉利“大腿” 或将成为雷诺在华发展的转折点 现如今,自主品牌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吉利汽车,其一路走来的收购之路令人吃惊之余,又让我们重新审视这家土生土长的中国汽车企业的雄心壮志。从收购沃尔沃、路特斯等海外品牌,再到如今收购奔驰汽车母公司戴姆勒9.69%的股权,一跃成为了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无论资本的雄厚还是技术的加持都使外界对其寄予厚望,更让不少企业望其项背。 今年上半年,吉利总销量达辆,同比增长19%,完成全年万辆销量目标的41%。其中,CMA平台下的高端产品持续发力,1-6月销量辆,在吉利汽车上半年总销量中占比25%,持续引领中国品牌不断向上。 因此,雷诺选择与吉利合作并不让人意外。通过此次备忘录的信息显示,雷诺想要在当下热度较高的混动领域有所作为,而吉利拥有先进的CMA平台、GHS2.0智混系统,这些技术的加持将极大地提升雷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舆论话题度,有助于强化竞争优势。 此外,雷诺虽然自身也有一定的技术储备,比如E-Tech混合动力系统,但其当下的财务状况不够乐观,年受疫情影响净亏损超80亿欧元,年上半年有所改善,但2.8%的营业利润率仍处于低位。相较于引入新技术,与本土企业协同合作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成本,缓解财务压力。 中国的混合动力市场正处于爆发的前夜,各大自主品牌均已在混动领域排兵布阵。今年来已至少有6大汽车集团发布了各自的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比亚迪的DM-i混动系统、长城柠檬混动DHT、奇瑞鲲鹏混动、广汽GMC混动、长安蓝鲸混动iDD,以及吉利的GHS2.0混动系统。 但雷诺将采用吉利的哪一种混合动力平台技术,是吉利的GHS2.0混合动力系统,还是可以兼容混动技术的吉利CMA架构平台,这一点尚未明确。 备忘录还显示,双方将基于领克节能平台CMA架构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韩国市场的车型。据了解,雷诺三星汽车在韩国市场拥有长达20多年的发展历史。吉利借道雷诺进入韩国市场后,其全球化版图将进一步扩大。 马曰:既然是合作,那么必须是双方共赢的局面方能促成。此次双方合作,吉利获得品牌地位、海外经验的提升,雷诺则解决了本土化产品和技术的问题。但对于雷诺而言,产品和技术只是第一步,重振在华业绩的道路还很遥远。毕竟,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外有跨国、合资品牌的蚕食,内有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崛起,雷诺想要彻底翻盘仍是未知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lanhaishi.com/xxlhsqxhj/10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雷诺进行人事调整苏伟铭或难扮演救火队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