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万山的第一印象来自挞扒洞。挞扒洞社区位于万山区西北部,获国家老龄委批准挂牌为铜仁市唯一的“长寿村”,曾获得“铜仁市南花园”“魅力侗寨”“国家级湿地公园”等荣誉称号。

年“五四”青年节,我们公司全体员工到挞扒洞一日游。这天天气阴柔,无风无雨。挞扒洞蝴蝶谷两边山峰耸立,山谷右边是水库,中间是农庄,左边是娱乐广场,一两万平方米的样子,大致呈蝴蝶形状。农庄写着“蝴蝶谷”的门头,线条上挂着无数的小三角彩旗,远看时像极了一只只扑棱着翅膀翻飞的蝴蝶。但事实上,我们在这个谷底并没有看到几只蝴蝶。沿着山沟向外流淌的一条小河绵延数里,源头就是挞扒洞水库,农庄依托水库的拦水大坝而建。

挞扒洞

下车后,我们几位“老巴巴”(铜仁方言,意为老婆婆)第一件事就是把烧烤的食材提到农庄的露天餐厅去腌制。蝴蝶谷的坪坝上,到处都有同事们欢快的身影。羽毛球在空中飞来飞去,兵乓球在台子上蹦来蹦去,话筒在几个麦霸手中争来抢去……

平常循规蹈矩的同事们,疯玩起来,都不像从前那般“温柔”模样。但偶尔的“放浪形骸”,也是一种不错的放松方式——这也是我迷恋挞扒洞蝴蝶谷的主要原因。

当然,去万山最不能错过的是朱砂古镇。丰子恺先生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而我偏偏是一个怀旧的人,对于旧人旧事旧物,常常欲罢不能。来到朱砂古镇微电影小镇,这个全国唯一一个还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活场景、工作环境和社会状况的复古一条街,让我的怀旧情怀得到了安放,数次来到这里,我被“那个年代”小镇的人文内涵和淳朴风尚感动得五迷三道,流连忘返。

朱砂古镇

年6月2日,我跟随万山文联和作协一行再次到微电影小镇“文艺徒步”,有幸听到了“朱砂王国”吉阳旅游开发公司负责人的介绍:微电影小镇是以原来汞矿职工生活区为基础修建的,以中国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为背景的怀旧一条街。这条街完整地保留了“那个年代”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工矿企业文化的一个缩影,一个时代的烙印,也是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对爱国主义的传承和弘扬。

来到朱砂古镇,游客可以在这里重温儿时的记忆,打陀螺、滚铁钎、玩扑克牌、下棋等等。职工宿舍改造成的民俗、与那个年代形成独有的矿区文化,将被申报为国家级的工业遗产,届时,整个小镇将塑造成全国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全国大专院校大学生的演说和体验基地……

再一次启程去万山,是年7月16日,我们一家人驱车来到九丰农业园区。由于时间关系,园区的海狮表演已经结束,我们来到了海洋馆观看装扮逼真的美人鱼表演。海洋馆的海洋鱼类有两三百种,逼真的场景设计,令人身临其境。女儿说想要写一篇作文,赶忙向我要了纸笔,抄下了大量的鱼类科普知识。从海洋馆出来,过桥后右边是花卉世界。园区里聚集了能适应不同气候、不同土质的植物共计多种。园区分为3层,每进去一层,都有不同的植物展示,每一层都有一种百香果藤蔓攀援在头顶架梁上。

身处果蔬中,人在花荫下,九丰农业园区让我犹如置身梦想中的编辑绿色家园。但是面对这些只能看不能摘的植物样本,我似乎对菜篮子工程更感兴趣,参观完养眼的花卉,便率先来到了蔬菜园区。一进园,就看到头顶的架子上,结满了用绳子托力裹着的南瓜、香瓜、丝瓜、苦瓜等,地上的蔬菜,也是有层次的间种,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植物链,令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九丰农业园区

整个成品蔬菜园是一个依次递进的布局。蔬菜分5个平台栽种,每一个平台的布局都不一样,有的曲径通幽,有的小桥流水,有的连成整片,有的各自为阵。园区正中间是一条铺着一米多宽红地毯的台阶大路,大路上仿照榕树根须装扮成长长的流苏,百香果的藤蔓爬满大路两旁的架子,如同一幕天然的屏障。行走在园区主动脉上,踩着红地毯,拾阶而上,一路对孩子进行着科普知识的灌输。

转型后的万山,日新月异、绚丽多姿,许多别出心裁的景点层出不穷。这里既有年轻人释放激情的蝴蝶谷、彩虹海、娱乐金街,也有中老年人寄托情怀的朱砂古镇、仁山公园,还有非常适合孩子们科普教育的九丰智慧博览园、风筝基地等等,无不让人心驰神往。短短几年的发展,万山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并当仁不让地成为铜仁市民周末一日游的最佳去处。

文/宋凤仁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浩宇

文字编辑/向秋樾

视觉/实习生文俊

编审/李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lanhaishi.com/xxlhsqxhj/1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