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战争中谜一样的苏联
北京哪里皮肤科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本文导读: 翻翻历史旧账,看看身边的世界,回首当年的阴霾,展望难得的今天,足以令人感慨万千! 记者兼作家威廉?夏伊勒在其巨著《第三帝国的兴亡》中,除了对纳粹德国大加挞伐,对成为胜利者的苏联也没有什么好感,言辞中带着十足的轻蔑和嘲讽。究其原因,在于苏联在“二战”初期丝毫不顾及工农联盟的本色,与纳粹德国称兄道弟,鲸吞了波兰还瓜分了东欧。 因此,当叙述到“伟大卫国战争”阶段时,作者使用的标题充满了对苏联自作孽不可活命运的戏谑挖苦:轮到俄国。初中时期读到苏联与纳粹德国共同瓜分波兰这段历史时,我也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对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竟然如此做派充满了不解。但现在,我似乎找到了原因,看懂了苏联为何会有谜一样的行为。 如果时间倒流至年8月中下旬,我们就会看到剑拔弩张的欧洲其实是这样一种态势。一方面,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集中万大军从北西南三个方向战略包围了波兰,以索要但泽走廊的名义逼迫波兰屈服;另一方面,波兰自恃与英法两国都签有战略互助条约,并不打算重蹈捷克的覆辙。而英法虽然与波兰相隔较远,但也彻底看透了纳粹德国的野心,横下心来支持波兰抗争到底。而他们的强硬,使希特勒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因此,这基本上是一个谁都没有绝对胜算的僵局。 因此,无论是希特勒还是英法,都把眼光投向了另一个实力强大而且与局势关系紧密的国家,苏联。双方都知道,谁争取到这个第三方的支持,谁就占据了上风,于是英法联袂派出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而希特勒也频频通过外交渠道向苏联示好。往日里因为打红旗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苏联一时间炙手可热,同时也使斯大林当局变得踌躇犹豫起来。 在这个关键时刻,决定波兰命运的,竟然还是波兰自己。一方面,波兰面对纳粹德国表现出令人钦佩的勇气,发誓要和英法并肩作战对抗强敌。但另一方面,波兰对东方的邻居苏联也表现出一贯的强硬,严词拒绝了苏联主动出兵越境帮助抵抗德军的提议,即便英法出面作保也不行!原因就在于,波兰对德国和苏联谁都信不过,尤其信不过的就是苏联,他们忘不掉俄国曾经在历史上三次参与瓜分波兰的世仇,更不能忘记自己反苏堡垒的职责,这就把苏联逼进了尴尬的境地。 而派出代表团与苏联洽谈军事合作的英法两国,也通过自己敷衍拖沓、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谈判做派,淋漓尽致地让苏联政府意识到,他们压根儿没把自己当成对抗纳粹德国的盟友,只是为了拖时间而拖时间。甚至于苏联还意识到,英法一直抱着一种幻想,鼓动希特勒这股祸水流向东方,因为在西方世界眼中,苏联才是一个异类。 在黑云压城的战争氛围里,苏联当局必须做出选择,是置身事外看着英法远水解不了近渴波兰被灭掉,再看希特勒一个一个敲掉西方的劲敌,最后全力以赴回头收拾自己;还是主动出击把水搅浑,为自己争取主动,给希特勒制造更多困难,把躲不掉的决战拖到有利于自己的时机。历史证明,苏联选择了第二条路。 既然希特勒不断示好,苏联索性不再理会那个没什么用处的英法代表团,开始紧锣密鼓地与纳粹德国谈判。在希特勒开出各种富有诱惑性的让步条件后,苏德双方一拍即合,果断签下了令世界瞠目结舌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一点足以证明,苏联当局即便签了条约也没把德国视为自己人,只是在与狼共舞,为自己争取时间。在这部条约的起始段落,纳粹德国习惯性用外交辞令歌颂了一番苏德传统友谊,但斯大林却冷冰冰地要求去掉,因为“一个多年来谩骂侮辱苏联的政府突然换了一种口径,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接下来,德军于9月1日越境入侵波兰,截至16日已经打垮了波兰主力部队攻下了华沙。波兰“铁一般的盟友”英法两国果然还在慢吞吞调集部队,不痛不痒地在德国西部边境示威。早有准备的苏联于17日从背后出兵波兰,很快抢占了波兰西部大片领土,同德军“会师”。 在后来一年多的时间里,纳粹德国运用“闪电战”相继拿下了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等大批国家,把英国远征军赶回了英伦三岛,再用海空绞杀战把英国围堵得奄奄一息,甚至还制订出登陆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但是,为啥希特勒居然给英国留了一口气,掉回头开始攻击苏联了呢?因为苏联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针也没闲着,他们的行动已经把希特勒逼入了绝境。 苏联趁着德军在西线“高奏凯歌”之际,迅速出兵占领了波罗的海三国,然后向芬兰提出交换领土的要求,随后打了一场“苏芬战争”。虽然在顽强的芬兰人面前吃尽了苦头,但最终达成了目标。随后苏联又开始鲸吞罗马尼亚的油田,并且对匈牙利虎视眈眈。这一切希特勒都看在眼里却有苦说不出。为何?因为苏联的这些行动全都是他本人在条约中允诺的,他只是没想到,苏联会把事情做得这么绝,丝毫没给自己留余地,因此他才迫不得已把“巴巴罗萨”计划提上日程,要迅速解决苏联。因为再不解决,苏联一旦完成既定目标,下一步就是抢攻自己的背后。 我们回头剖解苏联的行为,不难发现,苏联当局在两年时间里并没有像某些史学家说的那样反复无常,而是坚定地在做同一件事:做战争准备,谋取战略纵深,御敌于国门之外。 因为波兰反苏到底,与其家门口留着这样一个不讲理的恶邻,不如趁乱把它拔掉,然后把防御地带建在国门之外。这是苏联背后捅波兰一刀的根本原因;占领波罗的海三国,是为了封锁出海口,不让纳粹海军有可乘之机;跟芬兰开战,是因为芬兰卡累利阿地峡位置险要,是阻止德军进逼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的天然屏障,瞅一眼地图就知道这地方的价值;而占据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油田,则既能夺得前出防御地带,还能掐住德国的能源命脉,要知道德国四分之一的石油储备就出自这块宝地…… 苏联的所作所为,完全遵循着自己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没有任何可以信赖的盟友,而明显的和潜在的敌人倒是一大堆,只能先忘却高大上的理想,和猖狂的敌人一样猖狂。年8月至年6月的苏联,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而德军在“巴巴罗萨”计划中以万大军三路进攻苏联能在初期取得辉煌的战果,几乎兵临莫斯科城下,原因不是突袭,这只是苏联当局为了鼓舞士气塑造正面反侵略形象做的宣传,否则无法解释两百多万军队会集中在边境地带被消灭。根本原因在于斯大林本人的形势误判,没料到纳粹德国如此迅速地出手,再加上之前自毁长城“整肃”军官削弱了战斗力所致。 其实,仅仅凭着战争狂人希特勒的蛊惑操纵,仅仅凭德国一国之力,是不可能在世界范围尤其是欧洲掀起如此惨烈的血雨腥风的。根源就在于,所有各个相关的国家,大国小国强国弱国,都没有了是非观善恶观,一味为了实际利益牺牲别人保全自己,把本应互相尊重崇尚合作的国际关系变成了阴谋诡谲唯利是图的利益场和秀场。一旦众人泯灭了良心,把道德抛诸脑后,那就是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哪里还有公理可言呢? 拉拉杂杂复盘“二战”中苏联与德国的博弈过程,我究竟想说些什么呢? 身处那样一个时代是可怕的,因为良善之辈没有容身之所,扶助弱小只会被人耻笑。那样一个时代同样是可悲的,因为苏联是个孤独的另类存在,世界的话语权永远掌握在西方政客的手里。他们满口博爱自由,实际看的却是利益实力,奉行的永远都是:能者用、弱者弃。因为身边全是小人,纵然你立志高远想做个君子,恐怕也得先从小人做起,先活下来再去高尚,这就是时代的悲哀。 正如“旧社会把人变成鬼,而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一样,在那个强权林立公理沦丧,所谓“国联”只是一个摆设的年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变得比坏人还要坏,比奸臣还要奸。 通过历史,我们就应该有所体会:共商共享共建对于世界有多么可贵,和平与发展对于地球有多么温馨。翻翻历史旧账,看看身边的世界,回首当年的阴霾,展望难得的今天,足以令人感慨万千!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lanhaishi.com/xxlhsbhjb/7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剑桥FCE考试话题4聪明的海豹利用
- 下一篇文章: 从大轰炸中重建的伦敦城